外语培训网,让考试变简单,让口语更流利!

位置:外语培训网 > 英语学习网 > 英语口语学习网 >

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

资料整理:广州思贝奇英语发布时间:2018-08-2174

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

英语口语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却面临很多困难,我们应该用现代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途径。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及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

1.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许多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际时有畏惧交流,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自卑心理,这是语言学习的天敌。教师首先要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调动他们说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变“惧言”为“乐言”,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李阳有句名言:“I like losing my face.”就是鼓励学生不要怕丢脸,要大胆地、清楚地把大声说出来,调动他们“我能行”的驱动力。授课过程中,教师努力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活跃气氛,给我学生提供一个“敢说”的环境。

教师在指导练习口语时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水平的不同,使口语练习具有层次性。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口语训练,要及时用鼓励、赞赏的语言加以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从而产生自信,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合理创设各种情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1)把好语音教学关。交际的基础是标准的英语发音,发音不准势必影响交流。教师要严格把好语音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拼读习惯,抓好口语第一关。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人人开口,勇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把好朗读训练关。朗读是外语教学的常用法宝,对于口语表达帮助很大。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齐声朗读、角色朗读和个别朗读。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三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攻下口语第二关。

(3)有针对性地创造各种语境,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增强学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3.加强训练,强化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1)加强复习,有针对性地布置口语作业。一定要重视课后复习,作业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教师要根据今天学了什么内容,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就布置与之相对应的口头作业。

(2)多渠道输入,反复训练,加深印象。如:在训练“I have…”型时,教师边放录音边举实物,并以拥有某物时的自得神情引导学生听读“I have a pen /book/watch /dictionary”。然后再播放录音,教师再举实物,用同样表情让学生听后跟读。最后关掉录音,教师又举实物,让学生进行句型操练。在多种形式操练中,训练并巩固了学生的英语口语。

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1. 活跃学习气氛,增强学生自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与被动的听力活动不同的是:口语活动往往形成一个平等的口语交换过程或信息发出过程,参与者心理负担较小。在平等的气氛中,学生能较自然地运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和其他知识在特定情景下各抒己见,也能从容不迫地听取别人的发言。这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克服会话过程中常见的紧张心情,较大限度地发挥听话及说话的水平,避免了因自信心不足对会话造成的不良影响。

2. 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掌握语言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而教师、学习环境和教学手段都是客体。教学目标能否达到,最终取决于主体内在的相互作用,因此必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教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这种作用应表现在设法创造语言实践环境和各种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心理学家说:“听是消极的知识输入方式,说是积极的知识运用和信息输出方式。”口语教学重在参与,在宽松的气氛下,通过情境的设计、角色的分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有目的地运用自己的外语知识,努力去听懂说话者的意思,并作出正确的反应。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的运用,从听和说两个方面训练自己的语音、语速、语调,逐步把语言知识变成语言能力。学生的积极性还表现在为了理解别人、表现自己,不断产生求知欲望。需求是比较好的学习动力,学习主体内心产生需求会促使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3. 提供口语会话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会话习惯

口语教学能给学生提供难得的听说机会和场所。口语教学中的听和说是始终相连的,听是说的前提,说要以听为基础,说的内容必须有针对性和合理性,所以无形中提高了听力。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必须加强注意力,完整地理解对方的意思,方能吸收整体信息,作出合适的反应,并达到成功的交际。

经过多次操练后,学生会体会到整体理解的重要,渐渐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每一次谈话都有特定的情景或话题,其上下文内容和逻辑关系有助于对词义的猜测和对整体信息的掌握。这种操练能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表达该情景和话题的构型。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确立新型的师生观,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创设“ 我要学”的课堂环境。

要发挥能动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生活的交际现实,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体验、领会、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语言强调“language immersion”,让学生在参与、交流、合作中学习和使用。可以是显而易见,教学以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了欢快愉悦、情意盎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浓烈欲望。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反思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我们都知道强烈的求知欲望会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求知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教师要善于表现掌握大量的词汇所带来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同时展示词汇缺乏所形成的反差,从而引发学生向往熟练地掌握词汇,驽驭语言,激发起其对词汇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他们自己学习语言,学习词汇的潜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对词汇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怀疑自己的记忆能力,总以为自己不善于背记,甚至把自己归为不适合语言学习的类型,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鼓励,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在进步中看到自己的潜力,树立信心。

如初二上学期第 8单元第29课的句型“Where do you sit?”回答该句型应用多个不同的介词,in、on、at组成的短语,单纯地要学生死记硬背很容易弄混淆,而且不易运用和掌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动脑筋,把课文插图与课堂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首先通过挂图教学词汇Left Light及含有的介词的短语at the front of、at the back of、in the middle of,然后说LiLei is on Jim's right、Jim is on LiLei's left、Lily and Lucy are in the middle of the classroom等学生初步掌握这几句话后.

再利用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在教室哪个位置,坐在某人左边或右边,使每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2、听说读写,整体学习

词汇学习是个整体的学习过程,同时从词汇的音形义多重角度去学习,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单凭听觉只能记住所学知识的 15%,单凭视觉只能记住所学知识的25%,而两者相结合时所得的记忆量是45%,学习外语就应该运用多种感觉器官,通过眼、耳、口、手等感受词汇的音、形、义等要素将这些要素的刺激传达到大脑.

形成一种综合的词汇结构,并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结合在一起,形成记忆和运用词汇的能力,一旦外界出现某种语言环境的刺激,就能作出应有的反应,因此在词汇学习中也应强调听、说、读、写五官并用,眼看、耳听、口读、手写、脑记促使多途径、多因素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结合,使语言得以强化,培养起外语的语感。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一是要抓好拼读训练,尽旦把拼写和读音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按发音规则、拼读和记忆词的能力和习惯,每次课内抽出几分钟时间,根据读音规则快速拼读所学的单词,反复训练不断循环,二是抓住听写训练,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坚持常规性听写几个单词、几个词组、几个短语,积少成多,不断积累,另外把听写有计划地用于测验,认真把关,严格要求克服只读不写的倾向。

3、掌握记忆方法,消除焦虑心理

消除焦虑心理,树立信心是学习的基本原则,而对外语词汇学习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意义,外语词汇难学难记的思想把许多学生搞得过分焦虑紧张,信心不足。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消除焦虑,树立信心,要做到这一点,不能只凭说教,而应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使学习变得轻松顺利,富有成功感。

根据认识法的观点,学习外语不同于学习母语,不能依赖 “刺激――反应形”的学习方法,而需要在理解运用语言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逻辑推理,创造性的活用语言,英语词汇学习必须自觉运用读音规则,音形义整体识记规则,同义词联想规则等使外语学习成为有意识的学习.

如由egg可以产生联想孵化为“chick”然后小鸡长成“hen”和“cock”,由“chopping”联想到“chop”,然后想到“shopkeeper”。由“work”联想到“worker”然后想到“workroom”。这样使得学习变得较为轻松、有趣、容易接受,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克服低估自己词汇记忆能力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敢于记忆、善于记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记忆兴趣和技能。

广州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4更新时间: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