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培训网,让考试变简单,让口语更流利!

位置:外语培训网 > 英语学习网 > 雅思学习资讯 >

雅思信息匹配题的技巧

资料整理:广州英语学校发布时间:2018-06-0147

雅思信息匹配题的技巧

雅思信息匹配题的技巧。段落信息配对本身就是对考生硬实力的考察,要求较好的词汇功底和阅读素养,因此词汇积累和阅读训练肯定是多多益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雅思信息匹配题的技巧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雅思阅读解题技巧:段落信息匹配题

一、雅思阅读段落信息匹配题型细节

(一)段落信息匹配题的题型识别

文章每段都有A, B, C, D, E, F等段落代码,且位于文章后面首组题型,题目指令: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有时候含有NB You may use any letter more than once这样的提示信息,即是该题目的特殊要求。

(二)在雅思阅读段落中的位置特征

题干乱序,且多为名词性短语或者短句,一般不含有明显定位词汇。对于雅思阅读中的其他多数题型(LOH除外),基本都是一个题目对等原文的一个句子。而段落信息匹配却是对等原文的某个或某几个段落,定位相对较难。

(三)段落信息匹配题的命题原因

考查考生快速反应定位信息的能力,并在回文定位的过程中,敏锐识别题干信息在原文的原词重现、同义替换、词性转换、上下义关系,甚至偶尔也会考查根据段落主旨信息,判别段落细节内容的能力。

(四)雅思阅读段落信息匹配题的难度系数

以比较高难度级别为满分为☆☆☆☆☆计算,这组考生杀手题,在业界也被称之为断子绝孙题的难度在☆☆☆——☆☆☆☆☆之间。一般会在强化阶段或者7分段会加以细致讲解,所以基础授课阶段很少会讲到。

二、雅思阅读段落信息匹配题解题步骤

本文章中以C6T3P1为例进行讲解。

(一)雅思阅读文章及段落信息匹配题的题型分析

本文无标题,题目由段落信息匹配5个(乱序)+正误无判断题4个(顺序)+选择题4个(顺序);

(二)段落信息匹配题的题型解答顺序

一般在考试中,我们认为,符合题号顺序原则的题目相对于乱序的题目较为容易解答;有明显定位词汇的题目比没有明显定位的题目难度相对要小。所以,对于本篇文章,可以根据顺序优先、定位词汇优先的原则,先解后两组题目。

雅思阅读的段落信息匹配题一直是雅思考生们的杀手题目,这次特此详细讲述分析了该题型细节、难点、答题顺序,希望考友们注意。

(三)段落信息匹配题的解题步骤

在解答前面两组题目时,记住用到了哪些文章段落:B, C, D, E, H;没有用到哪些段落:A, F, G , I, J。然后正式进入段落信息匹配解答过程:

Step 1:看段落信息匹配的题目要求,关注是否含有:NB You may use any letter more than once,以及题目个数与文章段落数的对比:5:10 Questions 1-5

Reading Passage 1 has ten paragraphs, A-J.

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A-J, in boxes 1-5 on your answer sheet.

Step 2:划题目中的定位词汇,并总结所有划出单词短语的词性:名词(具体名词在原文原词重现,抽象名词在原文同义替换)、动词(同义替换居多);

1 the location of the first cinema

2 how cinema came to focus on stories

3 the speed with which cinema has changed

4 how cinema teaches us about other cultures

5 the attraction of actors in films

Step 3:对比段落信息匹配与前面解过的两组题型有无定位词汇重合或者定位词汇意思相同的现象(一般认为,在两组或者三组不同的题型中,如果有明确的定位词汇重合或者同义关系,有可能它们的定位信息出现在同一段落)

在本文章的正误无判断题目中,有第8题中的other countries与段落信息匹配中的第4题other cultures;第9题中的storylines和段落信息匹配中的第2题定位词汇重合。可得出这两个题目的答案。

Step 4:然后按照无题段落优先的原则,先分析已解题未用的段落(这个点主要基于文章通常由5-11段组成,出13-14个题目,这就意味着通常每个段落有1-2题出现,根据每段1-2题的原则)

Step 5:确定答案:1题选A(location意味着原文有地名或者地点;first意味着段落含有时间或“首先”概念);2题选I(focus on stories原文有overwhelmingly, a medium for telling stories);3题选J(quickly对等speed;changed对等happened);5题选G(actors对等原文star)。

(四)雅思阅读段落信息匹配题的解题难点

1、对于题型,学生都有按照顺序挨个解得惯性思维,这一点应该尽快扭转

2、有些学生即便用对了解题顺序,也会出现因为已解题型定位不当而解题错误,这会对后面的段落信息匹配造成困扰

3、在面对段落信息匹配题目时,多数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选择合适的定位词汇,而在分析原文段落时,也纠结哪些信息该看,哪些信息不该看。

雅思阅读段落信息匹配题可以这样做

一、雅思阅读题型特点

首先我们来一睹“段落信息匹配”的“芳容”,拿C5p22举例:

Questions 14-19

Reading Passage 2 has nine paragraphs, A-I.

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标志性问法】

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A-I in boxes 14-19 on your answer sheet.

14. a biological explanation of the teacher-subjects' behaviour

15. the explanation Milgram gave the teacher-subjects for the experiment

16. the identity of the pupils

17. the expected statistical outcome

18. the general aim of sociobiological study

19. the way Milgram persuaded the teacher-subjects to continue

两大特点:

1. 考察全篇,绝对乱序(同段落小标题,都是“全篇乱序题”)

2. 题干为细节信息,本质是结合主旨考察细节(需要跳读主旨+扫读细节)

由此可见,题干中并未出现明显定位词,且人名Milgram是实验执行者,遍布全篇,并非定位词,所以传统的关键词定位法在此无法奏效,相当于“大海捞针”。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种“俯瞰群山”的方法,由总到分,先定段落主旨,再搜题干细节。小编在此提出“结构预测法”,即首先了解文章整体发展顺序,预测题干关键词可能出现的位置,然后跳读主旨,扫读细节,化被动为主动。

二、段落信息匹配题文章发展顺序

根据上一节“雅思阅读定位不准,如何破?”中所述,我们可知阅读文章可以大体分为“介绍类”和“问题类”两大类。而段落信息匹配常考察“问题类”中重视结果的“实验类”文章,故小编在此先具体呈现实验类文章的发展顺序:

实验前(what & why):引出话题/理论背景,解释目的,准备工作(实验对象,工具)

实验中(how):研究方法,步骤过程,突发状况。

实验后(implication):对比结果,解释结果(重点论述),应用展望

三、雅思阅读解题步骤

Step 1. 审题(标题,题型,题目)

标题:Nature of Nurture,从先天、后天两个角度探讨某问题,可初步判定属于“问题类”,大体上是“what-why-how-implication”的四个发展顺序。

题型:段落信息匹配,标志性问法“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特点全篇乱序,建议放最后做。

题目:没有NB复选提示,注意每段编号仅能被选择一次。

Step 2. 分析(划出题干关键词,预测位置)

关键词:具体名词(决定核心,少被替换),限定词(并列、否定、比较、范围)

14. a biological explanation of the teacher-subjects' behaviour 【后】

(划决定核心的名词短语,注意teacher-subjects在其他题干也常出现,可不划)

(生物角度解释实验对象行为,属于“解释结果”,预测位置为“后”)

15. the explanation Milgram gave the teacher-subjects for the experiment 【前】

(划决定核心的名词,其中Milgram和teacher-subjects出现多次,可不划)

(为实验对象解释实验本身,相当于“解释目的”,预测位置为“前”)

16. the identity of the pupils【前】

(划决定核心的名词)

(学生的身份,属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预测位置“前”)

17. the expected statistical outcome【中】

(划决定核心的名词,以及限定词expected,和真实结果形成对比)

(预测的结果,会在实验准备工作之后,真实结果出现之前,所以预测位置“中”)

18. the general aim of sociobiological study【后】

(划决定核心的名词,以及表范围的限定词general和sociobiological)

(整体的目标,往往在末尾总结时出现,可预测在“后”出现)

19. the way Milgram persuaded the teacher-subjects to continue【中】

(此处名词都是原文高频词,无法定位,而决定核心的是动词,故划动词)

(说服实验对象继续下去,表示正在实验过程中,预测位置为“中”)

此时,我们可以“合并同类项”,位置在【前】的有Q15,Q16; 位置在【中】的有Q17,Q19;位置在【后】的有Q14,Q18。接下来就是先从位置在【前】的题目入手,回文定位。

Step 3. 定位(跳读主旨,扫读细节)

a. 跳读主旨:段落首二末

首先,从位置在【前】的Q15开始,记住关键词explanation, experiment. 带着此目标先阅读原文第一段首句话,标粗的表示重点阅读之处,可知该段主旨就是引出一个行为性理学的experiment,对应上关键词experiment,且出现实验者Milgram,说明主旨为实验前“引出话题”,和题干的位置【前】吻合,此时无须阅读第二句话,只需要运用扫读细节的方法来核对题目中其他细节关键词即可。

A A few years ago, in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and disturbing experiments in behavioural psychology, Stanley Milgram of Yale University tested 40 subjec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for their willingness to obey instructions given by a 'leader' in a situation in which…

b. 扫读细节:题干关键词一一对应

从原文中扫读Q15其他关键词,如explanation,以及是 Milgram给teacher-subject解释实验。因此继续搜寻这些细节,能发现加粗部分就刚好一一对应。

…the subjects might feel a personal distaste for the actions they were called upon to perform. Specifically, Milgram told each volunteer 'teacher-subject' that the experiment was in the noble cause of education, and was designed to test whether or not punishing pupils for their mistakes would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upils' ability to learn.

Step 4. 解题:找主旨+细节同义替换

A段主旨相当于“实验前”的“引出话题”环节,和题干预测的【前】吻合;Q15题目中explanation替换成told sb. that…, 人物Milgram和teacher-subject没有变化。故主旨和细节都能吻合,Q15答案选择A。

同理,接下来就是位置在【前】的Q16 step 3定位+step 4的解题演示。

Step 3. 定位(跳读主旨,扫读细节)

a. 跳读主旨:(段落首二末)

现在我们记住Q16的关键词pupil, identity回到原文B段,首先阅读第一句话,可知主旨在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题干的【前】吻合,后文可能介绍pupil身份。

B Milgram's experimental set-up involved placing the teacher-subject before a panel of thirty switches with labels ranging from '15 volts of electricity (slight shock)' to '450 volts (danger - severe shock)' in steps of 15 volts each….

b. 扫读细节:题干关键词一一对应

从剩下的信息中扫读Q16关键词pupil, identity,会发现以下标粗的pupil,其中表示identity的在第三行,pupil身份是actor。

The teacher-subject was told that whenever the pupil gave the wrong answer to a question, a shock was to be administered, beginning at the lowest level and increasing in severity with each successive wrong answer. The supposed 'pupil' was in reality an actor hired by Milgram to ….

Step 4. 解题:找主旨+细节同义替换

总之,B段主旨为“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Q16题干的【前】吻合;扫读关键词pupil时能找出证明identity的细节,主旨和细节都能吻合,故本题答案是B。

“结构预测法”先演示到此,接下来的【中】Q17,Q19;和位置【后】的Q14,Q18需要交给烤鸭们,根据“审题-分析-定位-解题”的解题步骤来进行,结合实验类发展顺序来逐步推进,注意跳读主旨,扫读细节。这样看似全篇乱序的无厘头题,也能像正序题一样步步为赢。

雅思阅读段落信息匹配题低分的解决办法

其实,同学们为该类题型头痛的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几个:

1、不理解题干含义,进而由于看不懂题干中的生词,而造成无法在文章中找到关键词后回题干进行同意替换;

2、画完定位词后,记不住那么多词(脑容量小);

3、看不懂文章内容,没法做题。

雅思阅读段落信息匹配题解决方法之语言硬实力

1、上述三个问题的症结其实就在于两个字:词汇。如果词汇不过关的话,看不懂题干,读不懂文章,找不到词的改写,答案怎么可能呼之欲出呢?所以生命不息,背词不止,背单词是参加任何英语考试的王道!雅思阅读岂能例外.

2、平日通过练习剑桥雅思阅读4-12,对于真题中题干部分的同义词替换进行一个积累,遇到一个就记录一个,勤于背诵,反复练习。除此以外,俞敏洪老师有一本《英语词汇速记大全同义同类归纳法》也可以为收集同义词打个良好的基础。

3、多读文章勤开口,培养语感,拓宽阅读的视角,提升雅思阅读速度。读文章速度越快,同一时间吸收的内容必定比别人多(前提是文章能看懂)。

雅思阅读段落信息匹配题解决方法之解题软技巧

1、浏览题干画关键。关键词的选择:主谓宾为首选,或者遵循名动形副的原则。画完以后,能记多少记多少,看懂多少算多少。

2、 以原文段落作为解题的方向,从首段开始迅速扫描,精读断首与段末句,弄清段落主题。因为段落首末句一般是中心句。接着泛读其他句子,在阅读过程中,查看是否有信息和题干中所画的定位词吻合,进而确定正确答案。反复出现的词或专有名词一定是重点关注对象。冒号、引号、一个破折号后的内容是常考点。有表示转折、递进、因果、对比、绝对、相对六类小词也能推断小句与小句间的逻辑关系。

3、读一段,回过头逐个扫描题干,选一个答案。符合的留下,不符合的先放下。不要恋战,不要为一道题目在考场上和自己较劲。

4、能做则做,不做则跳。如果遇到吻合的词与原文是同意替换,当机立断下笔填答案,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假设遇到题干比原文多(即一个段落针对两个题干),或者题干与文章很难,实在在当下找不到要的信息,跳过去,直接做下一题。等后面有时间再回过头来亡羊补牢。

对于大多考生而言,这是目前最为稳妥的做题方法,步步为营,可以有效的保障做题的准确性。做一题得一分,欢喜得很。对于天赋异禀,力求得到高分的同学而言,大可以采用通读所有题干,并且准确记忆各题干的关键词的方法然后在扫读文章时能够及时就对相关的内容做出反应。

雅思阅读段落信息匹配题之建议

1、如果发现各题干的长度相当,就可以采用上述的解题方法:画词读词,记词找词,文中寻词,回题干比词。参考剑4中惟一的两篇A类段落细节配对题型:P52; P76。

2、如果发现题干有长有短,则可以重点先记忆短的题干,相对轻松些。读完一个段落后,短题干率先选择或排除,有效节省时间。短题干随着段落读的遍数越来越多,记忆的也越来越深刻,到最后几乎可以一下就决定其去留。参考剑6:P24第14,15题; 剑5:P64 第2,3题。这四道题目在整个题块中个子都较小,可以选择先记忆。

3、如果题干中有两个词长的很相似,可以连在一起记忆。到时选择的话可以有的放矢。要么俩选项都有关注价值,要么同时落马,效率颇高。比方说剑5P22页14题和18题。

14题题干:a biological explanation of the teacher-subjects’ behavior

18题题干:the general aim of sociobiological study

在这篇文章中,每读完一个段落后,有biological这个关键词的,两个选项关注一下,没有的话则可以同时先放一边即可。

4、永远把这类题型放在最后做。雅思阅读的考试时间是60分钟,给大家的要求是50分钟内做完。也就意味着3000秒内做完40题,每题花费时间是75秒,时间紧迫。而段落细节配对平均花费时间比细节题要长一些,而分值与细节题无异:做对一题拿个分,一个萝卜一个坑。因此,永远先把有把握的细节题先干掉(判断,选择,图表),最后再回过头来攻克这个最让大家耗费元神的段落细节配对题。

段落信息配对题(即locating information,题目表述一般为"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的特征是:覆盖全文、乱序出题、考察细节、大量同义替换、明显定位词极少。

考生在处理其他题型时所倚赖的"顺序做题"和"明显定位词"两大法宝双双失效,加之时间紧张,所以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段落信息配对一直是雅思阅读考试难以逾越的大山。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段落信息配对本身就是对考生硬实力的考察,要求较好的词汇功底和阅读素养,因此词汇积累和阅读训练肯定是多多益善。但在技巧层面,我们依旧有迹可循。环球教育成尚效老师为“烤鸭”们提供技巧如下:

雅思段落信息配对题三大解答技巧

一、较先审题 最后做题

段落信息配对题留到最后做,好处是在做完其他题型之后能对文章结构或部分细节有一定认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题型上手的难度。这种做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直接优势:段落信息配对题可能和其他题型有重复考点。

在这种情况下,最后做题能快速反应到重复考点,确认个别答案。如C9T2P2中26题为判断题:The parallax principle allows astronomers to work out how far away distant stars are from the earth. 14题为段落信息配对题:examples of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the parallax principle has been applied. 两道题的关键词parallax principle一致,事实上对应的也是原文的同一句话。

如果先做判断题再做段落信息配对题,就会在看14题时马上反应到刚刚做过的26题。当然重复考点不总是这么明显,如C10T2P2中14题(段落信息配对)关键词是domestic background(家庭背景),23题(填空题)有at home,需要识别这组同义替换才能快读做题。

总的来说,最后做题能让我们快速接近重复考点的答案,就算没有重复考点,也胜过一上来就找细节的做法。虽然这种题型最后做,但大家可以较先审题,即在做其他题目之前先划出段落信息配对题的关键词,提前获取一定印象。

二、利用特殊提示词

虽然段落信息配对题中很少能见到明显定位词(就算有,也会发现全文到处都是),但有一些词能提示一些特殊成分。例如C9T3P2中14题the location of the first site和C10T2P2中14题 the age at which children can usually identify a static image of themselves,location和age分别能提示我们优先去原文寻找具体地点和年龄的段落,而地点和年龄恰巧分别是大写和数字,能快速缩小选择范围(这两题分别缩小范围至BC段和GH段)。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提示词能提示文章结构。如C9T2P2中16.题a statement about potential future discoveries leading on from transit observations,关于future的内容应该优先看文章后半部分;C11T1P3中28题a common definition of geo-engineering,definition(定义)最可能在文章开头给出,事实上这两道题分别选末段和首段。

能够起到特殊提示作用的词包括:

1.figure/ number/ amount/ data/ age等 优先找数字

2.rate/ ratio/ proportion/ percentage等 优先找百分比

3.cost/ fee/ income/ salary等优先找金钱(符号)

4.time/ period/ when等 优先找时间(数字)

5.location/ where/ site等 优先找地点

6.definition/ concept/ overview/ introduction等 优先看前部

7.consequence/ effect/ conclusion/ future/ prospect等 优先看后部

三、适当结合逻辑关系

当看到 the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rming industry(C7T2P2)这个题目的时候,大家除了划出一般意义的关键词以外,还需要重点注意stages的复数形式--原文对应并列或递进关系。而这道题对应的原文正是由first...then...then...三个词衔接起来的一大段内容。

再如,在examples of the wide range of features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sense of 'self-as-object'(C10T2P2)和why bats hunt in the dark(C6T1P1)两个题目中,examples和why分别提示举例和因果关系,它们对应的原文分别出现"such as"和"given",对应题目中的逻辑关系。

那是不是看到逻辑关系就可以去找对应的关系词呢?答案是不一定。同样是C6T1P1中,第1题examples of wildlife other than bats which do not rely on vision to navigate by有举例关系,但原文是Bats are not the only creatures to face this difficulty today. Obviously the night-flying insects that they prey on must find their way about somehow. Deep-sea fish and whales have little or no light by day or by night. Fish and dolphins that live in extremely muddy water cannot see...,没有such as或for example之类的词(事实上这道题可以用特殊提示词技巧:examples of wildlife提示我们去找出现很多动物的段落)。

换句话说,行文中表现逻辑关系可以用明显的关系词,也可以用句子意思把关系体现出来,不使用明显的关系词。所以逻辑关系的表述为"适当结合",即注意到它的存在,但不要过分依赖。

广州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4更新时间:2022-11-03